Feb. 1, 2022, 1:20 p.m.

身心筆記#1:大年初一,聊聊出生的動作發展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

新年快樂,大年初一,恭喜發財。

今天是身心茶水間第一次對大家發送電子報,算是這封電子報出生的日子,不如我們就從出生這個議題來談談。

一個生命的出現,對人體來說是神奇的,而我們身體上很多難題,都會激勵我們回去再身體之中,找尋答案。在學習身心學的時候,老師也非常強調胚胎學的重要性,透過回到在母體內的自己,可以發現很多身體的秘密。

之前在帶領流動伸展(Flowing Spirals)課程的時候,跟學員講到:「人天生就帶著螺旋(Spiral)的技巧,因為我們從媽媽的產道出來,就是『轉出來』的。」

先上影片,讓大家透過視覺的方式先產生印象。

YouTube 影片 (GJag-hmPMrs)

生產是一個很神奇的過程,雖然以一個男性的角度,我們並沒有辦法真的參與到生產的生理過程,感受媽媽與孩子分開的片刻,但透過影片與旁人的口述,心中獻上無比的敬佩與感恩。

感恩現在醫學的發達,生產除了過往的自然產以外,還有剖腹產。前陣子,身邊同事陸陸續續懷孕,讓我再跟準媽媽們討論的時候,總是帶入一些動作發展的概念。就動作發展來看,新生兒的確在自然產的過程中,會有比較多的主動動作。

大家不知道是否有比較過,螺旋跟直線的差異。我邀請看到這邊的大家,可以跟做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

抽一張衛生紙,放成類似菱形的形狀,抓著左右兩邊,同時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沒有意外,這一張衛生紙應該會在你拉動的過程之中,會容易在一端斷裂,多數時間可能是你用力比較輕的那一邊,會比較容易斷掉。

重新拿一張衛生紙,一樣在菱形的形狀下,抓住左右兩邊,但請先向前後反方向旋轉,你可以不要轉到最緊跟扎實,但是讓衛生紙能夠有一定螺旋效果。

接下來,把已經有螺旋的衛生紙,一樣拉著左右邊,向相反的方向拉。這一次跟直接拉有沒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實驗,這次衛生紙沒有這麼容易被拉破。

螺旋創造了一個比較堅固的狀態,因為力量可以平均的分散到不同的地方。

第二個實驗

把衛生紙換成長毛巾,一樣第一次先抓住兩邊往左右拉扯,花一點時間,觀察毛巾的紋理變化,是否有看到中間的紋理,承受了很高的張力,從原本柔軟的毛巾,變得非常緊蹦,甚至可以看到其中一個個織物的孔洞,都被撐開發大。

如果可以,你可以量一下,你這樣拉長,毛巾能夠延展幾公分。

第二次,我們把毛巾左右邊一樣抓住,然後兩邊一前一後的旋轉,俗稱「擰毛巾」。擰到一個階段,不要擰得死死的,大概五到六分後,兩邊往左右不同的方向拉開,這時候請觀察紋路。

我自己實驗下看到的是,毛巾中間的螺旋透過拉扯鬆開了,有舒張的狀態。

同時如果量一下的話,有一點點比直接左右拉開的長了一些。

實驗結束。

螺旋其實提供給我們一種比較堅強、不易被破壞,同時又有空間的可能。

身體是很聰明的,他會選擇最好的保護機制,螺旋提供了這樣的環境。

去氧核醣核酸(DNA)雙股螺旋

去氧核醣核酸(DNA)雙股螺旋還有一個地方,你應該聽過知道是利用螺旋的結構方式,就是掌管我們遺傳的 DNA(去氧核醣核酸),也是用雙股螺旋的方式結構而成。

螺旋其實不僅僅只是出生的時候,胎兒從母體離開的方式,同時也是我們身體內部廣泛使用的結構。

另外一方面,螺旋提供了更有效率的運用方式,因為能夠產生更大的動能與穿透力。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看電影的時候,有些子彈特寫的鏡頭,就是子彈高速旋轉,衝向坐在電影觀眾,下一幕可能是穿透了某個反派的身體。

我們可感受到旋轉帶來的一種快速、穿透力以及強大的威力。

螺旋的力量,讓我們在更短的距離,可以產生更大的動能,延伸到更遠的地方,穿透更多。

回到一開始講的出生的過程,動能、延展、保護這些功能,正符合胎兒要從母體離開的條件。

經過三十幾週的發育,要離開母體是需要一定的動能的,頭跟身體的連結脖子部位是脆弱的,身體還有很多組織仍待育成,保護也是必須的。加上產道相較於胎兒小很多,螺旋的策略,看起來是能夠被設計出來最好的一套方法。

出生是個有趣的過程,幫助內建了許多思維跟能力,而長大後的我們,其實是能夠時時刻刻回憶起來的。

請持續鎖定,身心茶水間電子報。

You just read issue #1 of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 You can also browse the full archives of this newsletter.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via email
Brought to you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