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8, 2022, 1:20 p.m.

身心筆記#3:改變的三個階段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好是年假後第一個上班日。我很幸褔,父親會載我上班。但好幾次,在上班的路上,都讓我想起「改變」這件事情。

以前,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我是自己開車上班的,我家到公司的路徑,多數時間是非常固定的,從家裡出發後上高架橋,下橋後轉個彎,直行後拐個兩次,就到公司的大門了。父親載我的時候,多數也採用一樣的路徑,除非今天封路或者有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

不過,最有趣的事情是,我自己開車的時間,大致上會比父親載我的時間,還要快個五到十分鐘抵達目的地。因為其實路線上來說,經過的都是大馬路,四線道的路上,切換到哪個車道,決定了使用的時間多寡,而我父親通常,都只會選擇同一條車道。

實驗過好幾次,請父親在這個時間點,切換到外側車道,然後過了特定的紅綠燈後,可以改走內線車站,直到最後要轉彎前,在切出來外線。

這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我大腦中計算出來的最佳路徑。大部分的路況都已經被掌握在內,而能夠達到最有效益的一條通勤路線。

這個過程是非常的有趣的,第一次提供如此尋得的最適解時,是會被回應的。當然,會比原先規劃的早一點到公司,畢竟能夠省下五到十分鐘的開車時間。

第二次,通常還有一半會被回應,父親會在某個區段還是記得的時候,採取了所提供的車道變換秘笈。

第三次以及以後的,就很少收到回應了。

大概這樣觀察了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父親依然走著自己習慣的路線。多數時間會位在同一線道,直到有必要改變。

是什麼促成改變?

對一個已經年過五十的人—例如我父親—來說,改變是非常困難的,除非有其必要性。剛好,這一段送我上班的路程中,並沒有「必要」採取改變的措施去因應。因為,多數時間,都會依照預計的方式,抵達公司,完成目的。

不管今天是早五分鐘、十分鐘抵達,對執行者來說,達成的目的是一樣的,在無其他明顯因素阻礙的情況下,改變多數時間不會發生。

拿我剛剛講數的情況來看,如果今天因為交通事故、車流量的改變,或者顯然需要早一點到公司的話,父親在開車的「彈性」就會忽然增加很多,切換車道的次數、服務都相對大了起來。

要怎麼促成改變?

但就算有其必要性,改變也不必然會發生。

學習身心靈一段時間後,很多人開始找我問塔羅牌,我常常分享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對話。有一位想要諮詢的朋友,想知道喜歡的對象身邊是有別人。

在開始前,我問了一句:「如果你從牌面上,看到對方其實身邊已經有個人了,你就會選擇掉頭離開嗎?」

我始終記得,收到的回應是:「不會!」

以前還不夠成熟,當時後心中浮現了一種:「那幹嘛要問?」的疑惑以及不悅感。

上面講到,改變需要有一個「必需要改」的理由、情況,而要讓必需要改出現,會有三大面向可以討論「真相」、「想像」、「選項」。

很多時候,人們的心中對於真相是能夠體認與感知的,最常見到的情況是,來做塔羅牌卡諮詢的朋友,心中多有對於真相的猜測,有些甚或是知道真相,只是想要透過客觀的第三者,去對內心那種不安定,講一句:「對!就是你想的這樣。」〔客觀第三者的論述可參考:塔羅與牌卡:我們都在找客觀第三者〕

不過世界的運作並不像柯南講的一樣,實際上的生活面貌,都提醒我們「真相不只一個」,日劇《勿說是推理》第一集的就已經點出這一點,有幾個人就會有幾個真相。

每一個真相都會建構在人的背景之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真相,很多時候,其實配合我們「想像」所開展出來的。父親在一個「今天路況跟昨天一樣」的想像之中;做塔羅牌卡諮詢的人,活在「即使有第三者,我還是有機會的」這種想像。〔延伸閱讀:真相不止一個,也不只想知道自己的那個〕

所以當想像沒有被打破之前,改變要發生是相對困難,但從身體的學習中,可以看到有個可以採用的策略,增加選項。

用策略促成改變

我在上身心學的過程中,常常聽到老師講一句:「你是有選擇的。」而「選擇」這個詞,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之中,一方面老師提醒了我們可以做選擇,也同時在教育我們,去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

而要能夠選擇之前,找到「選項」是最關鍵的一步,例如我們在身心學之中,會學習透過不同的方式支撐身體,可以使用骨骼結構、內臟支持、肌肉穩固等等的方式,因為身體有各種不同的策略,多元的選項選項的出現,讓我們體會到「選擇的可能」。

因為有選擇,我們才會有改變的機會。

You just read issue #3 of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 You can also browse the full archives of this newsletter.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via email
Brought to you by Buttondown,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and grow your newsletter.